木材科学与技术硕士留学生学位点
人才培养方案
(代码:082902)
一、学科简介
88038威尼斯木材科学与技术,创建于1958年,经过60多年的建设,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巨大的成绩,得到了政府、社会和产业届的普遍认可和肯定,成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5‰。学科2004年获批硕士点,2018年获批设立博士点,2023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学科专业的木材科学与工程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省优势专业、国家首批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并通过SWST国际专业认证。
学科拥有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亚热带森林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国家111引智计划、省部共建“竹业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木材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竹资源与高效利用2011协同创新中心、林业感知技术与智能装备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等11个科研平台。
学科明确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及研究前沿,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在本学科科学研究或技术上有所创新;能够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行政部门和企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能够参与并促进中国与其所在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具有坚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木材科学与技术方面生产和科研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计算机和现代测试手段;具有在本学科某一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汉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中外文资料;具备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综合素质。能胜任生产管理部门的工程技术工作或科研、教学机构的科研、教学工作。
三、研究方向
围绕木材及农林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展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及工程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在速生木材的性质与质量体系、速生材保护和功能性技术改良、木质-无机复合材料、木质-金属复合材料、生物质智能仿生材料、木质纤维无胶粘合、环保胶黏剂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竹材资源的开发与工业化利用是本学科特色。
1.木材科学与材质改良
本方向基于人工林速生材和珍贵材的特点,开展竹材、国产速生材和进口木材及其它木质资源材料的构造、理化性能、力学强度等基础研究;竹材和木材的材质改良;基于竹材和木材的新材料研究,为这些木质资源材料的高效利用和高附加值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开发新型生物质材料。
2.人造板工艺技术
本方向针对人造板的环保性能不高、木材综合利用率低、资源紧张等问题,主要开展以下方面研究:(1)木质材料构成单元胶合机理、生产技术和产品开发;(2)木质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技术研究;(3)新型高性能、环保型胶合材料合成技术研究;(4)木质材料新型构成单元制造原理与相关设备研究;(5)木制品表面涂饰新技术研究。
3.竹材工业化利用
本方向基于竹材的微观结构、理化特性,开展竹材高效利用、化学利用和高附加值的竹材新产品等的研究。主要内容有:(1)刨切、旋切微薄竹等竹材精深加工的关键设备与工艺研究;(2)竹材热解技术以及热解产物精深加工技术研究;(3)竹质新产品的开发,小径杂竹的综合高效利用,竹材剩余物的化学利用等方面的研究;(4)竹木复合结构板材、竹材改性方面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2年,弹性学制2-5年。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含学术交流和实践各1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5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含实验、实践和实训等课程)一般在一学年(两个学期)内完成,原则上要求用一年以上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课程原则上由硕士生导师资格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承担。
五、课程设置
类别 |
代码 |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
开课 学院* |
备注 |
学位课 |
GJ10201 |
公共必修课 |
综合汉语(硕士) |
64 |
4 |
1 |
考查 |
国教学院 |
|
GJ10202 |
中国概况(硕士) |
48 |
3 |
1 |
考查 |
国教学院 |
|
GC16401 |
专业必修课 |
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方法(含16学时实验) |
48 |
2.5 |
1 |
考查 |
化材学院 |
|
GC16402 |
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 |
16 |
1 |
1 |
考查 |
化材学院 |
|
GC16403 |
木材科学(含16学时实验) |
48 |
2.5 |
1 |
考试 |
化材学院 |
|
GC16404 |
木质复合材料工艺学 |
32 |
2 |
2 |
考试 |
化材学院 |
|
非学位课 |
GC16501 |
专业选修课 |
专业汉语 |
48 |
3 |
1 |
考查 |
化材学院 |
|
GC16502 |
导师专题交流 |
32 |
2 |
2 |
考查 |
化材学院 |
每个导师布置专题 |
GC16503 |
现代木材干燥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化材学院 |
|
GC16504 |
竹材工业化利用 |
32 |
2 |
2 |
考查 |
化材学院 |
|
GC16505 |
木材加工专论 |
32 |
2 |
2 |
考查 |
化材学院 |
|
GC16506 |
木材功能性改良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化材学院 |
|
GC16507 |
人造板研究方法 |
32 |
2 |
2 |
考查 |
化材学院 |
|
GC16508 |
木制品制造工艺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化材学院 |
|
GC16509 |
加工装备与自动化 |
32 |
2 |
2 |
考查 |
化材学院 |
|
GC16510 |
复合材料概论 |
32 |
2 |
2 |
考查 |
化材学院 |
|
GC16511 |
|
木材波谱学 |
32 |
2 |
2 |
考查 |
化材学院 |
|
GC16512 |
|
木结构建筑 |
32 |
2 |
2 |
考查 |
化材学院 |
|
|
|
补修课 |
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相关课程 |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取的硕士补修 |
必修环节 |
|
必修环节 |
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
|
不计学分 |
|
|
|
|
|
中期考核 |
|
不计学分 |
|
|
|
|
(学院代码) GC30601 |
学术活动(不少于5场) |
|
1 |
|
|
|
1学分 |
(学院代码) GC30602 |
专业实践(不少于30学时) |
|
1 |
|
|
|
1学分 |
注:1.开课学院用简称,详见研究生课程编码规则。
六、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基本要求
(一)文献综述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必读书目和不少于60篇(中文文献不少于20篇)的研究文献,并撰写文献综述报告,报告要对国内、国际最新科研成果、发展趋势及研究方法进行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8000字。
(二)开题报告
1.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2学期期末前完成。
2.开题报告在文献综述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动态及趋势、拟解决的主要关键问题、特色与创性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预期成果及进度安排等,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及经费概算等方面也要做说明。
3.研究生开题前,学科或学术团队需对开题内容进行审核,审核内容主要是研究生选题及研究内容是否符合学科人才培养方向,审核通过后由学科或学术团队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开题论证。
4. 由研究生所在学院、学科及其学术团队负责组织不少于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重点考查文献的收集、整理、综述能力,选题的实用性、前沿性、可行性,研究设计能力等方面,由评审专家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是否通过的结论或修改意见。开题报告通过者,以书面形式报所在学院审批后备案。选题如有重大调整,须重新组织相关专家公开审查。
5.开题时间距离申请毕业论文答辩日期一般不少于一年。如开题报告无法通过,须认真修改后重做。连续3次未通过者,报研究生院,按规定取消学籍,终止培养。在通过开题论证的基础上,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学位论文的具体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
七、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一)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学科及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实践活动,时间跨度为4个学期,计1学分。学术学位研究生实践累计时间不少于2周。实践活动可采取助研、助教、助管“三助”岗位锻炼或开展校外产业技术服务等活动,实践活动结束后需撰写1500-2000字的实践活动报告。
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进行全过程指导和管理。各方向或学术团队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实践环节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具体包括:①参加本科生第一线的辅助教学工作,组织课堂讨论、辅导、答疑、指导实验等,以及指导本科生的课程设计(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等(类似助教性质);②根据学科和指导教师承担科研任务的情况,研究生提前参与本学科或导师的研究课题或独立从事在导师指导下经过选择的研究工作(类似助研性质);③在导师(组)的指导下,安排到工厂、企业、社会单位参加的短期生产技术实践、技术服务、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调研活动;④其它的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活动。
由研究生所在学院、学科及其学术团队负责组织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小组和指导教师共同进行考核,按百分制给出考核结果。
(二)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作为每一位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计1学分,相关材料报研究生院培养部门审核存档。学科和导师应尽可能为硕士研究生到外单位或外地进行实习、实验、调查、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提供与创造条件。
学术活动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主要形式:(1)研究生需积极参加学科、导师组织的科研组会。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学术学位研究生每2个星期至少参加1次组会。 每学年至少主讲1次与本人研究方向相关的报告。(2)在学期间参加学术会议或听取学术报告不少于5次,做会议墙报或收录会议论文(摘要)集或作大会口头报告不少于1次。(3)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应在《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本》上进行记录,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每次撰写不少于500字的总结。导师审核签字,并作出是否达到要求的评定。由研究生所在学院、学科及其学术团队负责组织考核。按百分制给出考核结果。
未参加专业实践和学术活动环节或上述环节考核不合格者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八、中期考核基本要求
1. 考核时间
原则上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
2. 考核形式及内容
研究生须填写中期考核表,完成自我评定。学院成立研究生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由研究生所在学院、学科及其学术团队负责组织考核组,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考核:
(1)品德作风与学术道德。由学院党委或党总支组织对研究生进行思想品德评议,给出评语。
(2)课程学习完成情况。学生向考核小组提供在读期间课程成绩单、学位外语成绩单复印件等材料。中期考核前未修完所要求的课程学分者,需说明下一步修课计划。
(3)专业实践、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学科组织专家组,听取学生专业实践、论文研究进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情况汇报,给出是否合格的结论。学生需提供发表论文复印件、各类获奖证书、实践环节记录本、学术活动记录本等相关佐证材料。
3. 考核结果
考核组依据以上三个方面考核情况,给出中期考核优秀、良好、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报研究生院备案。
中期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比例由学院视具体情况确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论文答辩环节。考核不合格者,须在半年内参加二次考核。中期考核二次考核仍不合格者,可报研究生院终止培养。
九、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应是一篇完整系统的学术论文,一般包括:题目、作者声明、目录、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3-5个)、引言、正文(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主要参考资料等部分。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要求语言凝练、章节分明、编排规范。学位论文一般应用中文撰写。
(二)质量要求
1.学位论文应体现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能较全面地了解国内外在本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论据引用要正确,数据要翔实,文献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论证及结果要合理,论点应体现一定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强调选题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意义,研究结果应有新的见解或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
2.学位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生应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技能,用于学位论文研究和写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并按照研究生院规定的时间提交学位论文。
3.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重复率不超过15%。
(三)学位论文预答辩
1.学位论文预答辩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进行。
2.硕士生预答辩内容主要包括论文的完成情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等。
3.学位论文预答辩由研究生所在学院、学科及其学术团队负责组织不少于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小组进行评议,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给出最终评价结果。如未通过预答辩,不得进入学位论文送审与答辩环节。
(四)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送审与答辩时间。学位论文送审时间一般在第4学期3-4月,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一般在第4学期5-6月。
2.答辩资格申请。学位论文完成后,先由导师对其进行评议,确定是否提交答辩,在导师同意后,研究生向所在学院和研究生院提出答辩资格申请。对达不到学位论文要求的,取消该次论文送审资格和论文答辩申请资格。
学位论文评审分学院送审和学校送审两类。学院送审由学院自行确定评审方案,报研究生院备案。学校送审由研究生院组织双盲校外评审。评审结果分为同意答辩、同意修改后答辩和不同意答辩三种。若2名评阅人不同意答辩,则本次答辩申请无效。若1名评审人不同意答辩,可增补1名评阅人,若新增评审人仍不同意答辩,则本次申请无效。
3.论文答辩。学位论文校内或校外专家评审通过者,并按专家合理意见进行修改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专家评审未通过者,延期答辩。学位论文答辩由研究生所在学院、学科及其学术团队负责组织安排。
答辩委员会应由5名及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1名为外单位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应具有正高职称和研究生导师资格。导师必须参加但不得担任所指导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须提前报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研究生院审批。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及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培养环节要求及毕业论文,可申请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
国际硕士研究生须以88038威尼斯为第一署名单位,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论文1篇,或组织鉴定成果一项(排名前3),或在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出版论文集中收录论文1篇(排名第一),或达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条件要求。
具有毕业资格的留学研究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暂行实施办法》、《浙江农林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规定》和《88038威尼斯海外留学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管理办法》,可申请硕士学位,经学院、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其硕士学位,并由研究生院向主管部门报送毕业留学生学位信息。